还剩下两个pending的项目,不过结果也不会影响我最后的选择。申请季算是告一段落了,记录一下申请季的经验教训。
申请条件
【!重要!】没有做WES认证后悔哭了,人大的同学请一定不怕麻烦做WES,会涨至少0.1的
- 本科:人力资源管理@人大 | GPA:3.72 / 4 | 89 / 100
- 研究生:CS@中科院计算所 | GPA:88 / 100
- 托福:103(S24)
- GRE:158+170+4
- 论文:网络方向非一作3篇,其中顶会2篇
- 推荐信:研究生期间导师一篇,算法课老师一篇(后来去当了助教),创业公司实习老板一篇
申请结果
一共申请了15个项目,5个录取,8个被拒,2个Pending中。
- AD(5): SV-SE@CMU, MSIN@CMU, CS@Columbia, CS@UT@Austin, CIT-MSE@Upenn
- REJ(8): CSE@Harvard, CS@Yale, Stats(DS)@Stanford, CS@Uwisc, MSML@CMU, CS- Meng@Berkeley, CS@UCSD, CS@UCSB
- Pending(2): CS@Purdue, CS-Meng@Cornell
申请方向+选校
我本身在国内已经是硕士在读,虽然是网络方向,研究生也在积极地往机器学习/数据科学的方向转,申请学校的时候首选纯CS项目,有track的也都是选了ML/DS方向的。也申请了一些非CS的项目,比如Harvard的CSE和Stanford的Data Science。
选校的时候做了一个excel表格,把TOP30的学校都放了进去,综合考虑了排名、地理位置、学费、项目时间等信息,顺便收集了各个学校的课程、Track、官网链接、截止日期、托福GRE代码等信息。最终去掉了一些不合适的项目,包括:
- 学费天价
- MS基本不招人
- 有硕士的Duplicate degree限制
- 时间超过一年半的
这里的条件也不是那么死,很多有Duplicate degree限制的学校我也申请了,比如加州的那几个(实在太想去加州,甚至之前只想申请加州的学校,了解到有硕士限制的时候真的心凉了半截)。时间超过一年半的项目不想申请是因为自己本身已经读了硕士(国内坑爹的三年),考虑时间成本同时也不想落后同龄(级)人太多。
Duplicate degree
说到Duplicate degree这个可以好好总结一下,我了解到的TOP30里的情况是:
- 明确不可以申请的有:Stanford, Umich, UCSD, UCLA
- 不倾向录取已有硕士的有:UIUC, UT-Austin, Purdue, UCI, Berkeley
这里面的学校我放弃了Umich, UCLA, UIUC, UCI,其它几个学校依然强申:
- Stanford申请了统计学院下的Data Science,避开了申请CS。
- Berkeley申请了Meng项目,因为实在太想去了。
- UCSD比较奇怪,官网上说卡Master of Science硕士,不卡Master of Engineering。因为我本身是专硕,加之非常想去加州,也就当碰运气申了。
- UT-Austin和Purdue强申,主要是看它们学费便宜。
以上这些有Duplicate degree限制的项目里,只有UT-Austin给我发了AD,Purdue还在Pending,其他都被拒了。我知道UT-Austin也有给别的国内在读硕士的同学发了申请,所以它应该也不是说的那么严格。
三维哪个重要?
自我感觉申请最大的短板在于本科的GPA。一开始收到连续4连拒,每天刷录取播报就没有看到GPA低于3.8的。所以非常后悔没有去做WES认证,人大的GPA给分比较保守,身边的同学基本做了WES的都涨了0.1。我没有做的原因是因为懒且真的没有学校强行要求做WES(USC好像是需要的,所以懒得申了)。当时也觉得GPA也就那样,3.7和3.8好像也没差多少,如果当时知道GPA有如此大作用的话,肯定再麻烦都会去做的。人大的师弟师妹请一定要去WES认证,血泪教训。
GT没必要太纠结分数,过线就可以。CS申请的话保守的线是100+320,如果想稳一点105+325。口语尽量23,数学尽量满分,作文尽量3.5。有部分藤校会很在意分数,比如Upenn和Cornell。
PS怎么写?
CS申请和其他的学科特别是人文类的申请还是有一些区别的。CS申请重点还是讲“干货”,描述自己做过的项目和经历,课程+比赛+实习+科研分别一段就差不多了。不用讲太多情怀的东西,比如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,你爸妈对你的影响和看法,这些基本不重要(个人观点)。
如果申请某一个方向,可以花几句话讲讲你对这个方向的认识,以及你是怎么被motivate的。我当时准备了两份PS,一份是针对ML/DS方向的,一份是比较General的。为了让人读起来有连贯性,可以找一个“点”把整篇PS串起来,前后呼应。《The elements of style》是一本教写作非常棒的书,可以避免踩很多英文写作的雷,非常建议阅读。
PS修改也非常重要,我找了大概5、6个申请过的同学修改了我的PS,有CS的也有非CS背景的。每修改一次,我会改一版再拿给下一个同学看。最终自己觉得改到满意了之后,再找专业的native speaker修改,推荐大家找国外的文书机构,帮你修改的老师都能查到简历资料。帮我改文书的是一个Stanford的姐姐,在语言表达上帮我做了不少修改建议。
DIY or 中介?
DIY。
整个网申的过程还是挺复杂挺累的,搞15遍的寄成绩+网申+填推荐信说真的还是很崩溃,特别是有的网申系统做得很容易让人崩溃。所以把这些这么容易让人崩溃的事情交给中介做还是别了吧,我是觉得挺危险的。
过程中最好能找到一个靠谱细心的好伙伴帮忙check一下。
录取选择
做决定的过程还是有点纠结。收到四连拒的时候赶紧去雍和宫拜了拜文殊菩萨,接着收到了Columbia和CMU的MSIN的录取。一开始偏向Columbia,它催得着急还交了1000刀的定金(肉疼)。中途去了CMU INI的Open House后又偏向去CMU(被糖衣炮弹收买)。再之后又收到了SV-SE和UT-Austin的录取,因为我一开始只想去加州,拿到CMU的SV-SE基本就决定了。但是SV-SE选课和我想学的ML/DS差得实在有点远,Austin学费便宜还是AI的track。犹豫到了4.15号还是选了SV-SE,这个项目对我的好处在于:1.可以一年毕业;2.在加州;3.毕竟CMU。再之后收到了Upenn第二轮的AD,不过也不会影响我的选择了。
还有一点想说的,其实申请的bar高或低不应该成为一个选校的因素。因为1.有些项目的bar本来就比较奇怪,称之为玄学;2.同档次的学校其实差不太多,不用一定要争哪个项目更好。申请是一个你match学校的过程,选校是看学校match自己。没有更好的项目,只有更适合自己的项目。
CS申请趋势
最后多说一点关于CS申请的趋势,总之一句话:
水涨船高,越来越难。
除了科班本科CS申请的比率越来越大之外,还有很多跟我一样国内在读研究生申请的、工作毕业了好几年申请的、跨专业申请的……
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出国读CS啊?
- 首先国内国外薪资差距大。湾区硕士毕业10k+是很正常的,国内的硕士毕业薪资每年虽然也在涨,今年还出现了很多倒挂的现象,我在申请前也很幸运拿到了猪厂做算法30w+的offer,但差距还是明显的。
- 对人的尊重。对人的尊重这一点国内还是差很多的,国内三巨头也频繁爆出负面新闻,以及压榨青春的加班文化,在国内面试找工作的时候也有遇到过一些“奇葩”的面试官加深了我的排斥。美帝在这点上还是好非常多的,整个互联网公司的价值观里就是尊重个体和差异的,而且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制度也更加完善。
- 很多工作几年的人容易感觉到瓶颈期,或者是工作太轻松没有挑战,或者是觉得目前的行业不景气,或者仅仅是加班太多难以忍受,给自己一个break再读个书充个电也很合理,换个专业转CS就更合理了。
- 国内的生存压力。国内一线大城市的房价和雾霾,住房和空气这两个刚需足以逼走大部分人了。明显感觉逃离北上广这句话不是说说而已,我这一届硕士毕业的四川同学,大部分选择了成都和杭州。
当然美帝也不是全部都好,比如湾区的税、就业的天花板、空虚寂寞吃不好等等……但也挡不住大家猛烈的申请势头。
最终的结果就是今年知乎上已经在流行晒全聚德的拒信了……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挤CS出国大坑了,目测明年申请形势更难,也不知道这个泡沫什么时候会破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