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到昨晚东方突然问我“你记得去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干什么吗?”,我才发现一年的时间在记忆里的印象是如此短暂。2012年最后一天,是我大学第一次参加班级活动,在教室里玩游戏,随后去聚餐吃饭。那天是默存同学在经历了电脑包被偷之后,从遥远的哥本哈根机场飞回北京的日子。去吃晚餐的路上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说到了MDF和Alan show。下午的游戏我们还得到了一套很豪华的三国杀,吃过饭便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知四玩三国杀到凌晨,在明亮的图书馆前愈显黑暗的路上,讲着恐怖的悬疑推理故事。
和一群小伙伴hang out的情节总是清晰,我甚至记得那天谁点了芒果绵绵冰,谁拍了一张大合照说新年快乐,谁后来走了又来了,谁坐在我的旁边我的对面。但如果不是东方的那一句话,我可能永远不会再回忆起那天的细节。在这个快毕业的关头想起这些无忧无虑的瞬间总是有些伤感,就像昨天去澡堂的路上对璇琦说以后毕业了我们肯定会慢慢不联系,我是那种从来不主动的人,所以你一定要主动联系我啊。璇琦却很无奈地回答我,可我也是那种从来不主动人啊……人际关系是一件很奇妙却也很自然的一件事,多亏朋友圈和点赞,好久不联系的朋友最近又恢复了互动,也经常能大洋彼岸的朋友说上几句话聊以安慰。
自己曾经说过,享受独处,不享受孤独。然而许久的独处会慢慢变成孤独,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四毕业这些词语让我们整天神经紧张,还是因为最终在意料之外自己settle down下来不用为未来发愁的空虚,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是一个孤岛,就像无法搜索找到的长微博图片,虽然存在,却主动了断了一切连接。Epic里说,我们就像是一颗大树上的树叶,互相独立,却又息息相关。所以,好像时刻能够Proactive一点都不是坏事,对于自己和别人都不是坏事,要是毕业之后像我和璇琦估计的那样都不主动的话,不是就太可悲了吗,别人在等待你的行动时,就不要犹犹豫豫畏手畏脚了。至少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告诉我们,Proactive的人在各种时机都更有绩效……
2013年的意义是开始做自己,慢慢开始独立思考,独立决策。这里的思考和决策的动力大部分来自于毕业的压力,但很庆幸的是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失去自我。这一年也开始理解,要去接受自认为无意义的事物,要去接受不合理,接受却不要妥协。
一年前的我不会知道现在心中的无奈和妥协是什么,也不知道一年后的年末最后一天,我那时的Mindset又是怎样。不管是正还是负,都值得小小期待一下。
- 做完导师给的任务
- 去香港澳门
- 加油看Networking
- 学习jekyll和github
- 学习ruby
- 保持刷techcrunch和quora的习惯
- 坚持sit ups
- 读完手头剩下的书
- 学习如何放松却依然有生产力